在火车站与唐诗长安重逢
近日,“文物会说话:唐诗里的长安”博物馆主题展在西安站正式启幕。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提起火车站,你想到的是什么?是行色匆匆的旅客,还是循环播放的车次通知?在古都西安,火车站正在打破这种刻板印象,变成一座可以“一步三展”的开放式文化车站。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近日,“文物会说话:唐诗里的长安”博物馆主题展在西安站正式启幕,成为继站内“寻根探脉十三朝”历史长廊和“九秩芳华”铁路记忆展之后的又一文化呈现。旅客无需辗转多个场馆,仅在候车之余,便能在三大展区中完成一场从周秦汉唐到现代铁路的时空穿越。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“唐诗里的长安”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一笔。该展览以唐诗为媒、文物为镜,联合西安多家文博,将三彩马、胡旋舞凤首壶、丝路货币等复刻珍品“请”进候车区。走出厚重的玻璃展柜,褪去预约的繁琐流程,诗与物、古与今在此自然交融——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”不再是纸上的诗句,而是可触可感的盛唐日常;“边城暮雨雁飞低”的苍茫,也因一枚丝路古币而变得真实可依。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与此同时,候车大厅北侧的“寻根探脉十三朝”展区,用清晰的时间轴和文献摘要,梳理西安从西周至唐代的都城变迁,为“唐诗长安”提供了“历史背景墙”。而南侧“九秩芳华·老物件会说话”展区,则用老照片、旧车票等老物件,记载了西安站自1934年建站以来九十载的变迁。三大展区主题呼应、脉络相连,共同构筑出一幅立体的、流动的、可沉浸的西安文化图卷。</p> 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文化点缀,而是西安站推动唐诗品牌融入城市公共空间、建设文化车站的扎实举措,让火车站不再只是“路过”的地方,而是变成一扇看得见历史、读得到诗篇、留得住记忆的文化窗口。(西安铁路局供稿 通讯员:刘勇 苏楷淇)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