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
近3年来,陕西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.9倍和1.6倍,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科创体系正迸发勃勃生机。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不到1年,自己的科技成果就从“书架”走上“货架”,这让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罗剑没有料到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如今,他研发的薄膜铂电阻芯片已投产,今年产能预计达到800万个。在陕西,越来越多像罗剑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奋斗在创业前沿,一批高精尖科技成果成功转化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2020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,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。2023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: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,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。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:“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,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,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。”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陕西科教资源雄厚,拥有百余所高校、千余家科研机构、上百万名专业技术人才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陕西从“改”字起笔、在“转”上聚力,激活创新的资源和潜能,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,助力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、发展胜势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科技成果是国有资产,流失咋办?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,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,破解“不敢转”。创业影响科研,职称咋评?实施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,增设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,破解“不想转”。转化资金从哪里来?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可出资科技成果转化,破解“没钱转”。2022年3月,陕西启动“三项改革”试点,为创新鼓劲、搭台,让“好技术有了好出路”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消除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,凭借转化成果还能评职称,罗剑“卸下了包袱”,目前企业已完成两轮2600万元融资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截至今年6月底,陕西“三项改革”试点单位增至156家,单列管理职务科技成果9.3万项,完成成果转移转化2.5万项,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企业1572家,576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。近日,陕西出台《关于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“三项改革”的若干措施》,20条措施助力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以“三项改革”为牵引,陕西探索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,“研究机构+科技金融+科技服务+科技平台+科技空间”的创新模式令人眼前一亮。“我们成立硬科技天使基金,打造科技服务体系,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平台,打造硬科技企业社区,一体化解决资金、服务、测试、协同的问题,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全链条。”西安光机所党委书记孙传东说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光子集成、飞秒激光精密智造、红外血管成像……西安光机所的创新,助力陕西千亿元级光子产业集群快速发展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在陕西,西安光机所不是个例,一批高校、科研院所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成果转化之路: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“科研、中试、产业化”同步发展,西安交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建立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联合团队,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化模式……“我们乐见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。”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、省科技厅厅长姜建春说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政策红利释放科研创新活力,“秦创原”搭起干事创业舞台。2021年3月,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,将其打造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“特区”。建平台、促转化、引人才、育企业、聚产业,在企业经营、市场拓展、资金融通、人才培育等方面为12万余家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,这一平台集聚创新要素、优化创新生态,正成为创新高地、创业热土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“原”上风起,动能强劲。清华大学、三一重工、国中创投等知名高校、企业、投资机构在这里落地;脑机接口、农业无人车、DNA体检等“硬科技”在这里走上发展快车道。“今年3月,陕西出台了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》,要让秦创原更好地成为科技与产业间的‘摆渡人’。”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兰壮丽说。</p>
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 text-align: justify;">2023年,陕西攻克关键技术363项,填补国内空白22项,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1.72%、比2020年提高3.3个百分点。近3年来,陕西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.9倍和1.6倍,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科创体系正迸发勃勃生机。</p>